,,,,,,,,

探索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戰略和策略——以宜昌世界峽區旅游為例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5-09-22
  • 點擊次數:5083

吳殿廷

中國旅游協會地學旅游分會顧問

感謝大會邀請,感謝宜昌市的邀請,這是一個命題作文,對峽區旅游自己沒有做過深入的研究,但是有過一些深刻的體驗,所以也希望為大會做出一點貢獻來。

主要議題是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三峽旅游的意義。

第二個方面是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標準和理解。

第三個方面三峽地區創建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分析。

第四個方面國際案例借鑒。

第五個方面宜昌作用和發展路徑。

首先是三峽地區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意義,這是一個重大的責任也是三峽自身的使命,宜昌更應該勇于擔當。我們國家要建設世界旅游強國,而世界旅游強國主要是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級旅游景區、世界級旅游度假區、世界級旅游城市支撐的,其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責任更大一些,而三峽應該是中國的山水象征,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所以三峽更應該做出自己的貢獻。

不僅如此,因為三峽還是世紀工程,是中國國家形象工程和重大的戰略工程,所以三峽大壩支撐了她的目的地建設。另外這一地區也有深厚的文化,包括屈原文化、詩歌文化等等。

三峽要建設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這是它的責任擔當。三峽主要是重慶和湖北,而宜昌就是三峽地區樞紐、門戶,最主要的支撐點,所以它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也是三峽地區落實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包括推動經濟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傳承長江文明,所以世界旅游看三峽,中國旅游看三峽,而三峽旅游看宜昌,這樣邏輯關系我們就捋清楚了。

三峽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是不是可行?是不是簡單地可行?深入的考慮一下,仔細的研究一下會發現,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直接答案。

首先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是有客觀標準的,他是有國際公認的規則或者形象,而三峽地區現在有一些基礎支撐,但是也不完全簡單地就能夠支撐。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看,一是資源,二是形態,三是功能。

這三個維度中,資源的維度要有世界級的資源,比如說世界遺產、國家公園,另外空間形態不能太小,因為還要有服務,所以要有很大的服務支撐,很復雜很系統很完善的管理服務營銷支撐,再就是功能不僅僅是觀光,包括綜合服務、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等等,所以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是世界級旅游地的最高級形態、最完整的形態、最完善的形態。

用這個標準衡量世界旅游目的地有三種具體的形態,一個是世界級的旅游城市,北京、西安、桂林都在沖擊世界級旅游城市。現在比較公認的就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悉尼、香港、羅馬、阿姆斯特丹、首爾等等,北京也在其中,但是其他的城市還需努力。

世界級旅游景區/國家公園,比如說美國黃石公園、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中國長城等等。再一個形態就是世界級旅游度假勝地,比如說馬爾代夫、印度巴厘島、法國的普羅旺斯、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等等。

三峽就是走大景區的概念,走中間的這一條,像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那樣建成世界級的峽谷旅游目的地,方向是對的。

那么,三峽地區夠不夠資格,有沒有可能,或者還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呢?首先是資源方面應該是沒有問題,因為三峽不管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歷史積淀、生物多樣性等等客觀上已經具備,但是名銜上還不夠,比如說不是世界遺產、國家公園,這個還是有待努力的。

但是她也有一些正在努力的突破,比如說交通、三峽大壩這些人文后天努力做得不錯,而且三峽地區協作發展進入新的階段,2024年10月簽訂了長江三峽區域合作備忘錄,因為三峽打造旅游目的地至少是靠兩個省的共同努力,光靠一個省、光靠湖北宜昌還是略感不足的。

現在進展的情況有不盡如意的地方,還有需要改進完善的地方。一是產品結構比較單一,觀光為主,自然觀光為主,文化旅游也在發展,但是度假、休閑其他的功能不完善,至少這里沒有國家級的旅游度假區,沒有國家公園支撐。

二是協同不足,雖然簽訂了合同,但是今天的會議好像重慶的朋友沒有到,沒有更多的參與,這樣三峽地區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就在區域協同方面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三是生態保護壓力,這里是山高坡陡,大量山區移民,所以生態環境的治理壓力也很大。

四是國際品牌影響力不足,沒有世界遺產,沒有更響亮的世界級品牌。

今天的會議就是為突破做出更好的貢獻,我們搞世界峽谷旅游聯盟,這個工作將會大大地推動三峽地區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工作。

三峽現在還有一個限制因素就是國際游客數量不多,而且主要的是東南亞地區,歐美發達國家、拉美地區、非洲地區的朋友來得不多,占的比例不夠,這個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還是有距離的。

我們可以參照國際的好經驗、好模式,通過學習努力突破。首先是世界上比較著名的三大峽谷,包括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挪威松恩峽灣和東非大裂谷。其中東非大裂谷的朋友今天也來了,他們可以更詳細地介紹東非大裂谷,我主要介紹前兩個,因為我自己實際考察過,有一些感受。

首先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這個是科普教育比較強,運行管理是通過國家公園的形式實現的,所以這樣是三峽大壩研學基地、地質博物館可以做好,但是進一步的突破可能需要搞搞國家公園和世界遺產的問題了。

挪威峽灣旅游是以交通旅游為主,船上游,雖然是高緯地區但是四季旅游都不錯,所以他發展低碳旅游、鄉村民宿,感受他那里社區的參與度高,景區和社區之間的協調性好,這個啟發我們一定要注意搞好社區旅游,讓居民更多地參與到旅游開發過程中,搞好鄉村度假。

宜昌在區域格局中是要發揮核心功能的,宜昌的定位要找準,要圍繞這個目標加速推進。現在樞紐的位置逐漸形成,但是要進一步強化海陸空的樞紐位置,不僅僅是空中和水上,在自駕車旅游時代,陸上的樞紐更要加強。

再就是工程旅游,這里有全球最大的、最著名的水電工程,這樣開發水電工程研學旅游、展示水利智慧,特別是打造水電之都和工業旅游全球示范方面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再就是文化創新深度融合的方面,詩歌文化、工程文化、巴蜀文化等等,文旅融合方面可以做進一步的工作。

管理協調方面通過智慧旅游,社會治理新治理方式提高運營效率和效益。

建議開展四項關鍵行動:

一是產品升級與線路的整合。兩壩一峽為核心,推動景區一體化運營,設計多日游閉環線路。這是產品升級和線路整合的總體要求,具體來說包括工程研學旅游線路、生態漫步旅游線路、文化溯源旅游線路等等,也是剛剛說的走起來、住下來、玩起來、嗨起來,要產品豐富,區域線路要整合。

二是立體化的交通。鐵路的樞紐位置有,但是不夠充分,陸路的交通樞紐不足,所以要實現快進慢游連城的協作要加強,特別是和周邊的連城協作可以進一步的加強。

三是共建國際品牌。現在峽區旅游聯盟啟動了,進一步推進長江三峽國際推廣中心、三峽國際旅游節活動要持續的發展下去,甚至可以籌劃策劃幾個工程,包括一句口號、一個影片、一個故事、一個形象代言、一個IP品牌等等共同的建設。希望在如下兩個方面有突破:

(1)創建國家公園。因為國家公園的候選名單里有三峽,國家現在是46-50個候選的國家公園名單,因為世界旅游目的地最好的形態就是國家公園。而三峽也列入了候選名單里面,三峽牽頭創建有可能成功。

(2)申遺計劃。不管是自然遺產還是雙遺產都可以做出努力,但是自然遺產可能難一點,雙遺產可能更適合三峽。

此外,峽谷論壇需要繼續搞,持續搞下去,3-5年就會形成品牌影響力。

四是生態保護。后續治理建設生態敏感,所以需要綠色旅游、可持續發展。自身的策略和戰略:

(1)雙核聯動,以宜昌和重慶聯動起來,主動地和重慶聯系起來形成雙核聯動的三峽旅游打造。

(2)廊道串聯,干流沒問題,支流廊道和路上的廊道要進一步推廣。

(3)全域賦能。具體策略包括:

生態優先與空間優化,包括生態安全、生態國家公園、綠色升級。

產業融合,一定要把旅游產業和當地城市建設、當地鄉村發展聯動起來,如此才能建成旅游目的地而不是旅游景區。

豐富和創新業態。演藝經濟、體旅融合、主題民宿方面還可以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

(4)完善和創新區域協同寫作機制,諸如:

共建共享平臺,世界只有一個三峽,但是各地區分頭來做就做不成共同的品牌,所以需要主動的協調周邊地區。

同意標準化體系,用世界的語言,用世界人民聽得懂的語言標識解說三峽。

開展專項行動,一是兩壩一峽世界級度假區的建設,現在這里沒有國家級的度假區,當然談不上世界級的度假區,所以也要建度假設施,提升度假功能。二是聯動,湖北能夠自己做方便的就是“宜恩神”,像剛剛世界友人提出來周邊聯動起來,可以更好地完善宜昌的旅游發展的業態和提升功能。三是智慧旅游,一定要做好綠色旅游和綠色創新方面,世界級的目的地要接軌世界,要秉承可持續發展,要有便利化、國際化的方式,這就是靠智慧旅游、綠色創新。

總的來說三峽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標是明確的,是完全可能的。宜昌在這個過程當中應該抗大旗引領發展,主動和周邊協調協作,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也推動三峽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更快更好的建設。

我的匯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